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专访实录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5-04-15A02      时间:2025-04-15 00:00:00

近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执行官毕闻达(Gustavo Pimenta)在访华期间,接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联合专访。现将当天采访的文字实录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淡水河谷对于战略矿产品的发展,首先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其次是所谓的战略矿产品里面会包括哪些品种?在已有的这些资产组合里面,包括铁矿、铜、镍等,有没有一个优先级排序?

毕闻达:淡水河谷是一家领先的铁矿石生产企业,尤其是在高品位铁矿石方面。高品位铁矿石对于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淡水河谷一直在增加产量,以服务于我们的全球客户,尤其是中国客户。所以这肯定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淡水河谷也非常注重发展能源转型金属业务,特别是铜。我们希望未来将我们的铜产能从每年35万吨翻一番至每年70万吨。铜和镍都是关键的优先事项。我们拥有优质的矿产资源,可以满足能源转型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淡水河谷扩大铜和高品位铁矿石年产能,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能源转型和工业脱碳。

记者:中国现在推进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产业,这也为铜、镍等金属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长点,淡水河谷是否计划与中国的新能源企业进一步开展合作,来满足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如果有将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以及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毕闻达:当然,我从此次中国之行,以及我与客户和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谈话中,都看到了坚定的愿景,巴西和中国都将继续高度关注能源转型,关注供应地球脱碳所必需的关键矿物。

这显然是我们的客户(中国利益相关方)的工作重点,也是巴西利益相关方的工作重点。在巴西,脱碳是我们的业务,特别是在铜和镍方面,我们高度专注于发展能源转型金属业务,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客户(尤其是我们中国客户)的主要供应商、首选供应商。

为此,我想强调两个具体的例子。第一,淡水河谷已在巴西实现“范围二”的零排放,我们得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一个太阳能项目,该项目是南美洲最大的项目之一,由我们和晶科能源共同建设。这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和比亚迪的合作,主要是研究轻型汽车电气化。在未来数月中,双方将围绕在淡水河谷运营区安装必要的车辆充电基础设施进行评估。与此同时,淡水河谷将在其运营区对部分电动车型进行测试。我们与中国合作伙伴的交流越多,就越能看到共同发展的机会,共同应对脱碳挑战。

记者:近两年,淡水河谷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几年对中国市场的计划和预期有哪些?

毕闻达: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我们生产的铁矿石有50%以上销往中国。我们很高兴可以访问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看到中国实现如此巨大的发展。我们也很自豪可以看到我们的铁矿石无处不在,它们满足了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中国对淡水河谷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市场。

我们预计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钢铁生产的领导者。因此,我们相信中国仍将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开始看到与中国客户密切合作以帮助他们实现脱碳的机会。我们的主要战略重点之一是与中国客户携手合作,帮助他们找到降低碳排放的方法。我们在这方面看到很多机会。因此,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与客户共同努力奔赴未来。

记者:2025年2月份淡水河谷启动新卡拉加斯的计划,以恢复和保持铁矿石产量并扩大铜产量,该计划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投资700亿雷亚尔,那么请问淡水河谷为何会决定这一次的投产?它的背后公司有什么样的考量?另外淡水河谷是如何看待目前的全球能源转型?这一次的扩产是否是和能源转型有关?

毕闻达:卡拉加斯可以说是全球最重要的矿区之一,那里包含所有关键的矿产,包括铜、镍,另外还有钴,当然还有铁矿石。过去40年我们一直在该矿区有非常成功的经营,除了促进经济发展以外,还结合了环保和社区支持,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发展感到非常振奋。

我们想要扩大我们的业务。我们希望到2030年将卡拉加斯的铜产能提高32%,达到35万吨,我们还希望将高品位铁矿石产能增加2000万吨,达到2亿吨。这两项举措都是为了支持能源转型,其中大部分是为了支持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未来。

记者:近期,淡水河谷跟河钢集团刚签署了一个深化脱碳合作的协议,这个关键词是脱碳。中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贸易这一概念,这与淡水河谷低碳绿色发展的策略是高度契合的。请问,下一步公司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绿色贸易?

毕闻达:我们正在实施多项举措,重点包括以下几项。首先是铁矿石压块。我们正在为客户开发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类似于球团,但是一种更加绿色的产品。我们的客户可以在高炉或直接还原工艺路线中使用压块,这项措施可减少10%的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还与中国客户合作,推广我们的“巨型枢纽”。这些都是新举措。在这些巨型枢纽中,我们将能够使用电炉(EAF)生产碳足迹较低的钢材,这将显著减少排放。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帮助中国客户,并与中国客户合作开发这些巨型枢纽。这些巨型枢纽最初将依赖天然气,但在未来,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中国客户现在逐步探索用氢来生产钢材,最终能够实现零碳,这也是我们未来希望能够实现的目标。

记者:现在巴西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淡水河谷作为一家非常重要的和中国合作的巴西公司,在现在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趋势下,您认为对公司开展与中国的业务有怎样的影响?另外淡水河谷希望能够为促进中国和巴西的经贸往来,还有各领域的合作扮演怎样的角色?

毕闻达:中国和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淡水河谷向中国运输矿产品的历史比这个还要早。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在过去的50多年里,中国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淡水河谷在两国关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是中国的战略供应商,现在随着能源转型的需求日益增长,淡水河谷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西会见了我们的总统卢拉,他们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有关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议。我们看到两国继续开展脱碳合作带来的巨大机遇,淡水河谷肯定会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您对中国现在的外资环境有什么样的看法?您觉得在中国现在面临什么样的投资机遇和挑战?

毕闻达:我们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我们不仅投资生产矿石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还在中国投资开展混矿业务等。我们对中国的投资环境非常有信心,也非常满意,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例如发布政策措施来加速经济增长,我们认为这肯定会受到投资者和国际社会的欢迎。

我们对此持乐观态度,看到所有这些投资条件,我们希望继续在中国投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经济体,拥有大量投资机会,可以创造长期价值。

记者:2024年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达到了3.28亿吨,创2018年以来的峰值。对于这样的一个铁矿石产量以及当前的铁矿石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淡水河谷的产量计划是否会有一些调整?

毕闻达:我们预计产量将有所增长,我们正在建设三个项目,这些项目将按预期投产。2024年我们的铁矿石产量为3.28 亿吨。我们希望到2026年产量达到3.4亿-3.6亿吨。

除了增加产量外,我们还非常注重提高供应质量。我们的目标还包括增加球团产品在我们的产品组合中的份额。目前,我们球团产品年产量接近4000万吨,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约7000万吨。这对于支持客户的脱碳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还在改善产品组合的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脱碳需求。

记者:从目前铁矿石市场供应来看,随着2025年底西芒杜铁矿(设计产能6000万吨)投产,再加上您刚才提到的三个项目,大概到2026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增量将达5000万吨。此前很多机构,包括国际、国内的机构都因产能扩张的原因看跌铁矿石价格。那么淡水河谷对这个问题怎么考虑?对淡水河谷未来转型方面有怎样的影响?

毕闻达:如果我们从全球角度来看,铁矿石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很长一段时间,这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口增长仍然非常迅速,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地球上的人口将增加约20亿。

此外,脱碳趋势仍在持续。我了解到,中国国内钢结构住宅面积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在1%左右。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比例将有机会增长。在海外某些市场,这一比例为20%-30%。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继续对中长期铁矿石需求持积极态度。

此外,从供应方面来看,西芒杜铁矿确实即将投产,但从行业每年面临的总体资源枯竭来看,大约有5000万吨的缺口。因此,新增的铁矿石供应量将替代即将枯竭的矿山,因为一些旧矿山正在老化。寻找新矿床变得越来越困难。新矿山的开采量下降,品位也较低。所有这些因素为中长期的供需平衡提供了支持。

记者:请问,在淡水河谷看来,中国市场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没有一些新机会?这些年来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可不可以透露一下淡水河谷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或者是否有一些新投资或者运营的计划是因为中国市场而设置安排的?特别是您刚刚提到这个巨型枢纽,据我所知它的选址并不在中国,那么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主要是在哪些方面?

毕闻达:我们正在考虑几个计划。其中之一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扩大混矿能力。我们在中国有大约十余个混矿点,这使我们的客户能够优化其炉料,为他们的运营获得理想的矿石供应。我们希望加强在中国的运营,增加选矿等业务,我们正在与客户、合作伙伴在多个项目上密切合作。

我要强调的另一点是,我们希望扩大铁矿石压块在中国的应用,我认为这将改变整个行业。我们正在巴西加大铁矿石压块的生产和工业测试力度。我们的目标是,一旦我们实现达产,我们将与中国客户合作,在中国共同投资并实施这项技术,我们认为它将受到中国客户的热烈欢迎。

“巨型枢纽”最初的计划是吸引我们的客户——其中许多是中国客户,与我们在中东共同投资。原因是可以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这可以让客户采用电炉工艺路线,降低碳足迹,生产低碳排放钢材。我们了解到,一些中国客户未来可能会采用天然气生产直接还原铁,再逐步转向氢气。事实上,一些客户已经在以氢气为还原剂生产直接还原铁。这就是我们看到行业利用氢气开发生产零碳钢材的未来。我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在中国开发基于氢气的直接还原铁生产设施。因此,可以看到,“巨型枢纽”正在朝着钢铁生产更绿色未来的方向发展,最初是在天然气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后来是在可以稳定获得氢气的地方。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