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
|
登录
首页
行业要闻
冶金技术
专题专栏
咨询报告
会议会展
数字报
PDF版
数据资产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冶金技术
>
特钢不锈
>
列表页
2022年浦项控股集团绿色低碳经营成果
1前言 在全球净零排放(NZE)的场景下,预计到2050年全球钢铁产量将达到约20亿t,比现在增加12@左右,随着脱碳技术的开发及商业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目前的约24亿t减少到2.2亿
浦项控股集团绿色低碳经营战略
1前言 浦项于2020年12月正式宣布2050碳中和目标,为了具体实施,还特别制定了“2050碳中和路线图”,全面涵盖了技术开发、原料、氢气、能源等中长期战略。在氢还原炼铁技术商用化之前
减排炼铁CO
2
的生物质还原剂的开发
韩国现代制铁公司以生物质为原料,开发了一种替代焦炭和煤粉的还原剂,并就其对高炉性能和CO2减排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第一项研究是将烘干生物质与铁矿石和煤粉混合制成的炉料(含铁生物质焦炭,IBC),
国际环保认证制度现状及利用策略
1 全球产品环境政策动向 2015年9月,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希望实现的共同目标,包括消除贫穷、消除不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可持续
更正
本报2023年6月13日B14版刊登的《钢铁企业“碳”寻绿色进行时》一文中,原表2中指标“2020年、2021年、2022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当量/吨钢的相应数值为3.90、2.7
发挥焦化生产优势 助力钢铁碳达峰碳中和
一、对焦化行业“十四五”开局发展情况的回顾 进入21世纪,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强力拉动下,中国焦化行业有了质的飞跃发展,中国焦化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常规机焦炉生产高炉炼
2022全球钢铁行业安全和健康概况
2023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为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能力,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冶金工业信
钢铁企业“碳”寻绿色进行时
2023年6月12-18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其中6月14日被确定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发展低碳创新”。钢铁行业作为节能减碳的重点领域之一,一直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钢
2022年我国焦化技术发展和能耗水平
1 2022年我国焦化行业运行状态 2022年,我国焦化行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国冶金焦焦化企业已超过290家,产能5.58亿吨,华北、华东两区域产能占比达 67@,独立焦化企业产能占比下滑
巴西钢铁行业碳减排简析
巴西的生物碳 当前,巴西钢铁行业在利用生物质炼铁技术研发方面,形成了三种模式:传统的“guseiro”模式、优化木炭高炉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冶金生物碳模式。 传统的“guseiro”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共
537
条记录
12/54
页
冶金技术
大型露天矿分期优化-智能开采-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达涅利DIGIMELTER
®
数字化电炉技术引领废钢炼钢新路径
中冶赛迪UMCD
?
牌坊式万能轧机助力型钢生产走向自主化高端化
宽幅高品质中高碳钢带的高效生产关键核心技术
先进高强钢精炼过程中渣-钢反应研究
汽车用Al-Zn-Si涂层钢板的创新性发展
专题栏目
信息跟踪企业版报告目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棒线材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高精度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带钢控轧控冷技术
钢材深加工专题1:浅谈我国钢铁工业对深加工的认识历程
推荐新闻
《世界金属导报》手机报新版本发布,免费下载,免费看
华鼎铜业与北大先锋再次合作侧吹炉配套6000立方制氧项目
利用模型溶液定量评估凝固过程中的微观偏析及夹杂物生成行为
LKAB与日立能源签署MoU确保直接还原铁厂能源供应
普锐特对印度JSP中厚板轧机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提高作业率
印度就拍卖矿山的快速运作设定了时间表
点击排行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一) 室兰钢铁厂用钢渣骨料配制重混凝土的研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二) 鹿岛钢铁厂钢铁渣利用技术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五) 八幡厂钢铁渣的利用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三) 名古屋厂铁水预处理炉渣肥料化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四) 广畑厂灰石材生产利用技术的开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