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日本政府助力本国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4-01-30A01      时间:2024-01-30 00:00:00

为助力钢铁行业实现脱碳发展,近期日本政府正式决定采取GX(绿色转型)经济转型债券筹集资金,由此对钢铁设备进行大力投资。在钢铁行业,除高炉钢厂将引进电炉外,今后还将支持电炉钢厂和铸造厂引进节能设备。目前,日本政府已将钢铁行业脱碳作为应对日本气候变暖的重要对策,从资本投资和运营成本两方面支持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GX执行会议上,日本政府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将在十年内投资1.3万亿日元,全力支持钢铁、化工、造纸和水泥四大制造业领域的资本投资。自2024/25财年起的五年内,预计支持金额将达4800亿日元。尽管目前支持金额仍有待分配,但预计政府和民间在钢铁领域的投资总额将超过3万亿日元。从补贴率来看,大企业为资本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中小企业为资本投资额的二分之一。

在钢铁行业资本投资领域,主要助力钢铁企业从高炉向大型电炉转型。目前日本制铁、JFE钢铁等高炉钢铁企业已经在探讨引进大型电炉,计划从2024/25财年开始实施具体计划。

根据GX债券的投资促进政策,面向中小企业,将继续扩大节能补助金,支持金额在三年间有望达到7000亿日元(2022/23财年、2023/24财年追加预算已提供3400 亿日元)。今后电炉钢厂和铸造厂也将相继引进节能设备,其中铸造厂将逐步从使用焦炭的冲天炉转换为感应加热炉。

为了实现工厂和业务场所的大幅节能效果,日本政府还特别制定了“工厂/业务场所型”补贴率。其中,大型企业为资本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中小企业为二分之一,电气化/脱碳燃料转型为二分之一,前两者的上限为15亿日元,后者上限为3亿日元。

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日本钢铁行业正在开发创新型技术。不过,相关技术的实用化耗资巨大,运营成本也将显著增加。为此,日本政府不仅通过GX经济转型债券进行资本投资,还计划通过2024财年新设“战略领域国内生产促进税制”减轻运营成本负担,最终目标就是从资本投资和运营成本两方面支持钢铁行业的脱碳发展。

近日,在日本下个财年税制改革大纲中,特别新增了对绿色钢铁生产企业的优惠税制,即“战略领域国内生产促进税制”。除绿色钢材以外,还涵盖了电动汽车(蓄电池)、绿色化学、可持续航空燃料、半导体等几大领域。

根据《产业竞争力强化法》,在选定对象领域进行投资后,日本政府将按照产销量的比例从公司税中扣除固定金额,最高扣除额应为整个生产设施的金额,可扣除至各年度公司税额的40%(半导体为20%)。措施期限为计划认定后十年,并允许扣除额结转四年。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案要求实施一定的工资增长和资本投资。

在绿色钢材方面,将主要涉及从高炉到电炉的工艺转型,由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改用电炉的过程中,电炉成本的增加可能会成为绿色钢材稳定生产和供应的主要障碍。从国家层面出发,日本将采取一种新型的税制缓解这种经济负担。

从绿色钢材的扣除税额来看,按照每吨产销量2万日元的标准,最初八年间扣除标准额的75%,第九年为50%,到第十年为25%。

自2022年起,部分高炉制造商开始采用质量平衡方式供应绿色钢材,只有企业真正实施从高炉到电炉的大规模工艺转型,今后才有资格获得这一税收优惠。

因此,预计税制支持最早将于2026/27财年以后生效。在日本政府绿色创新(CI)基金的支持下,除了研究大型电炉生产高级钢之外,目前三大高炉钢厂还在大力推进氢还原炼铁、碳回收高炉、氢直接还原炼铁等研究项目,最终确定碳中和(近零排放)的有效技术。目前日本制铁和JFE钢铁公司已经开始研究引进大型电炉,或将在2030年之前增加电炉数量,直至真正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2030财年碳排放相比2010财年削减4%)。在大型电炉商业化的课题方面,通过税制政策改善运营成本,今后有望助推钢铁行业加速脱碳。

日本铁钢连盟继续要求政府对焦煤实施永久免税政策。目前日本国内的石油和煤炭税以及全球变暖税已将焦煤和石脑油纳入免税对象,不过当前免税政策只是暂时的,日本铁钢连盟要求将其永久化,因此焦煤永久性免税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